6月27日下午,省司法厅召开全省仲裁工作会议,认真落实全国仲裁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省仲裁工作发展目标和举措。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要求,全省仲裁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的若干意见》,准确把握形势任务,理清工作思路,紧抓关键重点,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补齐短板,集中发力、深度用力,聚力打造江苏仲裁品牌,努力实现“五个新突破”,不断开创我省仲裁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助力法治江苏建设、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更大贡献。省高院李玉生副院长、省国资委沈建生副主任、省工商联丁荣余副主席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明确,到2022年,要实现江苏仲裁整体工作位于全国第一方阵。围绕上述目标,全省仲裁工作要以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为重点,以贯彻实施仲裁法为主线,以提升仲裁案件数量为突破口,以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区域仲裁中心为引擎,不断丰富服务方式,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质量,努力实现“五个新突破”。一是加快转变仲裁发展方式,在案件办理总量上实现新突破。拓宽仲裁服务领域,在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主动积极介入,提供仲裁服务;延伸仲裁服务触角,推动仲裁进驻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推广互联网仲裁,探索建立电子证据传输、认证与固化、在线庭审和全程线上仲裁为一体的智慧仲裁平台。二是积极打造区域仲裁中心,在提升江苏仲裁品牌影响力上实现新突破。苏锡常地区打造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仲裁中心,南京牵头推动建成扬子江区域仲裁联盟,苏北地区推动建立淮海经济区仲裁联盟;同时,探索涉外仲裁中心建设,吸引更多的国际商事案件到江苏来解决争议。三是加快推动仲裁改革,在优化仲裁内部治理结构上实现新突破。推进仲裁委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把全额、差额事业模式转为自收自支,把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转为纳税制。四是强化仲裁工作指导监督,在提升行业规范化发展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建立案件质量内控机制,严格规范办案流程,对裁决书实行逐级核阅制度,提升案件办理质量。五是推进仲裁队伍建设,在强化仲裁工作人才支撑上实现新突破。明确仲裁委委员必须经推选产生,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三分之二;建立分类别、适应多层次需求的仲裁员队伍;打造职业化仲裁秘书队伍,探索设置仲裁秘书的专业职称。 柳玉祥指出,仲裁具有高效便捷、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等独特优势,作为解决国际国内民商事争议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国际经贸合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牢牢把握新时代仲裁工作的努力方向,着眼于人民群众对仲裁等公共法律服务需求的新期待,不断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增强推动全省仲裁事业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主动融入全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大局,充分发挥仲裁对建立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制度优势,聚焦“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积极参与江苏自贸区、国家级江北新区等方面建设,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市场主体利益关系,为提升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贡献力量。柳玉祥强调,要加强党对仲裁工作的领导。各仲裁机构要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仲裁机构依法履职、提升仲裁公信力提供坚强保障。要深化沟通协作。各仲裁机构要加强与法院沟通协作,与法院建立常态的联席会议制度,主动接受司法监督。进一步完善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仲裁保全、仲裁裁决执行和撤销等司法审查程序,推动解决仲裁保全和执行难的问题。要广泛宣传推广。积极培育仲裁文化,组织仲裁公益宣传活动,通过开展仲裁进平台、进企业、进协会等活动,进一步普及仲裁法律知识,宣传仲裁优势特点,提高全社会对仲裁制度的知晓度和认同度。要完善行业自律。充分发挥仲裁协会行业自律性组织的作用,依法制定协会章程,建立规范透明的仲裁规则、制度。特别要健全仲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员信用记录及严重失信行为惩戒制度,切实提升仲裁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全省13个市司法局长及仲裁工作负责人、律师工作处处长、仲裁委员会秘书长、律协秘书长参加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