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泛吸收相关领域资源,谋求国际争端预防和解决研究院长远发展,国际争端预防和解决研究院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在会上,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月姣、主任委员张军、副主任委员卢鹏起、副主任委员沈四宝共同为专家咨询委员会部分中方专家中国工程院王华明院士,周志成院士,杜彦良院士,中国科学院杨元喜院士,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刘敬东,司法部研究室副主任、私法研究所副所长、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理论中心负责人郑先红,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党委书记,副秘书长李虎,中国贸促会商法中心主任蔡晨风,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秘书长顾超,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所教授肖永平,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石静霞,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前院长万猛教授、上海协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振安,上海锦天城(北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傅东辉,环中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王雪华、环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邢修松颁发聘任证书。
在本次活动上,中国贸促会“一带一路”国别法律研究系列丛书发布仪式顺利举行,在已经公开出版35本《“一带一路”国别法律研究》的基础上,发布了菲律宾、土耳其、柬埔寨、伊朗、埃及5个国别的《“一带一路”国别法律研究》。中国贸促会办公室副主任、党组秘书邬胜荣,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党委书记、副秘书长李虎,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秘书长顾超,中国贸促会商法中心主任蔡晨风为新书发布揭幕。新书发布仪式完成后,刘超副部长向北理工法学院李寿平院长赠书。
在揭牌仪式之后,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李寿平院长主持国际争端预防和解决专题报告会。在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工作有关情况的专题报告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域开放司(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赵艾司长从三个方面介绍“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关情况: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论述;二是夯基垒台,立柱架粱,推动“一带一路”取得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三是不忘初心,坚定前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在“一带一路”建设与国际商事法庭的专题报告中,原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刘敬东指出,最高人民法院成立的国际商事法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商事专业法庭,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刘敬东研究员还介绍了国际商事法庭的受案范围、国际商事案件的定义、国际商事法庭的审理特点、国际商事法庭的中国特色、国际商事法庭与仲裁和调解的衔接等方面。
中国贸促会法律事务部刘超副部长做“一带一路”建设与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的专题报告,主要介绍了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的顶层设计、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按照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的意见》整体部署,中国贸促会联合“一带一路”参与国商协会和法律服务机构等共同发起设立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该国际组织的建设和运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与相关发起人共同就组织名称、制度设计、人员聘任等方面进行沟通。争端预防是工商界进行贸易和投资活动的初心,也是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的初心。该国际组织强调争端预防,主张通过标准合同、尽职调查、风险预警和谈判磋商等方式预防和化解争端,将争议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然后才是争端解决。中国贸促会和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建设国际争端预防和解决研究院,既有利于为该国际组织培养和储备复合型法律人才,也将有效增强我应对高新技术领域内的经贸摩擦的能力。
前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主席张月姣大法官做总结发言,她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需求。为顺应国际多边争议解决机制变革趋势,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应当推动国际争端预防和解决相关工作并坚持预防为主,解决为辅的理念。争端预防能够高效率、低成本地避免和化解争议。张月姣大法官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做大做强现有争端解决机构,充分保障当事人意思自治;二是加快推动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实质运营,提高我争议解决服务的吸引力;充分参与相关国际组织事务,提高全球治理参与度。
来自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司法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以及法律实务界的代表参加此次揭牌仪式和专题报告会。